忙了一個半月終於有時間把手邊的工作整理一下,好久沒有連續高密度的開發,雖然在寫的當下很爽快,有完整的時間可以專注程式的邏輯,但一離開電腦後就覺得整個人虛脫,只能跟沙發及 Youtube 合為一體,然後睡一覺醒來繼續這樣的循環…
但還好這禮拜老婆有帶我出去走走,我們去了南港兩天一夜,才發現到南港車站跟我小時候的記憶完全不一樣,樓有多高就高、路有多寬就多寬,金融園區要多大有多大,還差點在中信兄弟旗艦店買了整套 Passion Girl 的人形桌牌,然後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暴露年紀,沈浸在七年級生的音樂回憶中,也在 37 度高溫下走在沒有遮蔽物的路上走到快中暑,讓我想起為何我們都不在夏天出遊了。
這陣子我的工作環境也改變了不少,像是開始改用 PhpStorm、導入 CI/CD 流程、一杯咖啡喝一整天、去共享工作空間上班,有時間我再逐一分享出來這些新體驗,這禮拜想先紀錄這陣子好不容易克服的大魔王:定期定額金流串接。
有別於一般金流的一次性付款,WooCommerce Subscription 訂閱外掛可以實現週期性付款的功能,也就是以月或年為單位,時間到自動向消費者進行請款,像是 SaaS 服務多半是用定期定額付費,就不用讓消費者重新刷卡。
在 WooCommerce 生態圈中要實現定期定額的功能,最多人使用的是 WooCommerce Subscription 訂閱外掛,目前台灣廠商開發的定期定額金流外掛也多半是支援它,因此該文會以此外掛為主,逐步說明串接定期定額金流的流程與注意事項。
根據金流商的不同,在處理定期定額付款有兩種方式:
指的是金流商可以接受定期扣款參數,像是可扣款頻率、扣款日期、扣款金額,網站這邊只要在結帳時把相關參數傳送過去後,之後的扣款都會由金流商「自動」處理,網站這邊只要關心當顧客不續訂時,將金流商的自動扣款功能透過 API 來停用即可。
以串接上的體驗來說,該類型應該會比較好處理,只要在第一次結帳跟不續訂時呼叫金流商的 API 即可,中間的扣款流程網站這邊完全不需要擔心。
是指當顧客第一次完成結帳後,我們會從金流商那邊取得一串加密過的字串,然後後續扣款就會使用這個字串來進行請款,相較於原生支援,該類型的金流因為要在時間到時「手動」呼叫金流商 API 做請款的動作,因此整個過程會比較繁瑣,除了要處理排程的扣款,還要擔心 API 失敗的後續處理。
剛好這次專案就是要處理這類型的定期定額金流,因此以下說明皆會以手動呼叫扣款的開發流程來進行說明。
分為以下幾個大步驟:
這邊要注意的是排程的勾點名稱在官方文件上是寫 scheduled_subscription_payment_{gateway_id},但實際上要用這個 woocommerce_scheduled_subscription_payment_{gateway_id} 帶有 WooCommerce 前綴的勾點才是正確的。
另外該專案還要滿足以下條件:
接下來針對以上流程與專案需求說明開發上的一些注意事項。
由於我們必須使用顧客的真實卡號來取得金流商回傳的付款加密字串,在結帳頁中需要提供信用卡卡號的輸入介面,如下圖:
![]() |
在我開發的第一個版本中,因為沒有注意到 WooCommerce 有內建的輸入介面,所以就直接在金流類別中的 payment_field() 直接手刻信用卡表單,後來是因為要整合更換卡號功能,也就是下圖中的頁面,最後還是只能全部改寫成內建的方法:
![]() |
要在 Payment Gateway 類別裡面使用 WooCommerce 內建的信用卡表單,首先需要繼承的類別是不是 WC_Payment_Gateway 而是 WC_Payment_Gateway_CC,後者一樣是繼承前者而來,只是多了 Credit Card (CC) 信用卡相關功能,該類別有一個 form() 方法,定義了信用卡表單的 HTML。
接著在設定 support 屬性的地方加入 tokenization 即可,如果同時要支援訂閱的話,也是在這邊加入以下參數:
這邊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WC_Payment_Gateway_CC 的信用卡表單 input 是不帶有 name 屬性,這代表我們無法在 process_payment() 中用 $_POST[“card-number”] 來取得真實的卡號,根據官方的回覆說這是為了避免開發者將卡號透過 HTTP 進行傳輸。
比較好的作法是需要傳輸的資料都是加密後的結果,避免中間被攔截而造成卡號外洩,可能的作法是金流商提供前端套件將卡號做加密後再行傳送,但該專案串接的金流商並未提供該機制,還是只能將信用卡卡號作為參數來進行傳送。
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在我的金流類別中複寫了 form() 方法,基本架構一模一樣,只是加入了 input 的 name 屬性,讓我可以從後端拿到信用卡的相關資料:
![]() |
![]() |
要讓顧客可以在前台自行新增付款方式,在我們的金流類別中需要實作 add_payment_method() 方法,然後從我們自己加入 name 的 form() 裡面拿到信用卡資料,再去做一次結帳資料的傳送,最後返回一個跟 process_payment() 有點類似的陣列,差別在於是重新導向回付款方式頁:
'success', 'redirect' => wc_get_endpoint_url( 'payment-methods' ), ) }
由於新增信用卡並非是結帳流程,而我們必須要透過金流商的付款 API 才能取得付款加密字串,因此這邊要額外處理付款參數的傳送,特別是訂單金額的部分,新增付款方式不會有訂單金額,但金流商 API 零元訂單是不允許的,所以需要先刷 10 元然後再透過退款 API 來退款。
這邊我遇到的狀況是在付款 API 呼叫完的當下立即執行退款,結果一直遇到退款發生錯誤,原因出在付款 API 的流程還沒走完,退款 API 會找不到要退哪一筆單,理論上要多接一個訂單查詢 API 來確認這件事,但實務上退款這件事應該不用「即時」完成,因此我的解決辦法是付款 API 打完後,安排一個一分鐘後的排程來進行退款 API 的呼叫,就能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WooCommerce 提供一個 WC_Payment_Token_CC 的類別來處理 Token,也就是付款用的加密字串,在資料庫中有兩張表是來紀錄 Token 資訊的,分別是 wp_woocommerce_payment_tokens 與 wp_woocommerce_payment_tokenmeta,而該類別也提供方法讓開發者可以儲存 Token。
我設計的方法是在金流商回傳 Token、卡號末四碼後來建立屬於該顧客的 Token 資訊,寫入方法很簡單,透過以下程式碼即可。
然後在結帳的時候如果顧客選擇已經儲存的卡號,就可以使用 WC_Payment_Tokens 類別的 get() 方法來取得 Token 物件,然後再用 get_token() 方法找到付款加密字串:
這邊我踩到一個卡關卡超久的雷:在結帳的時候按下送出,一直出現「無效或遺漏 Payment token」的錯誤訊息,爬了原始碼跟改變寫法一直無法排除,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在寫入 Token 的 $token->set_expiry_year() 方法年份格式錯誤。
我一直以為信用卡的年份都是兩位數,像是 2023 寫 23 就好,但是這邊必須要四位數也就是 2023,不然就會發生錯誤,另外補充 Payment Token 的文件不是在 WooCommerce 官網上而是在 Github:https://github.com/woocommerce/woocommerce/wiki/Payment-Token-API#adding-payment-token-api-support-to-your-gateway
跟一般金流比起來,定期定額需要考慮到的情境比較多,特別是在定期扣款以及儲存 Token 這一塊,需要反覆測試以及小心不要把不該儲存的資訊儲存下來,但整體的基礎架構還是可以從一般的金流類別來加以擴充。為避免篇幅太長,下次有機會我再把具體的程式碼整理出來~
如果有一個平台,可以協助你: 完整紀錄開發產品的過程,從想法、手稿到實際動工 紀錄產品開發中遇到的困難、解決方法與成長經驗 查看產品從模糊概念,逐步轉化為 MVP、再到 PMF 的歷程 透過時間軸、行事曆與圖表,檢視每月的開發狀況 如果你對這樣的紀錄方式感興趣,那你一定會想試試看 aiker(艾可)。 有別於一般搶奪你注意力的社群平台,aiker 的設計初衷就是幫助你專注目標。只要每天順手更新開發狀況或心得,就能在產品履歷頁看到你努力的成果: 你可以在這裡實際瀏覽 aiker 的開發歷程,感受若將自己的專案以這種方式呈現,會是什麼樣子:https://aiker.app/products/288a712d-d942-4d3f-a50d-f3741895bb21 不要你的注意力,只要你的恆毅力! 為了鼓勵你更新開發動態,一進入首頁就會看到貼文介面。發文當下可同時設定分類與關聯產品,方便日後回顧;想要瀏覽產品開發歷程的人,也能透過你設計的分類快速搜尋。 此外,貼文還提供許多寫作輔助功能: 輸入 @ai:請求 AI 搶頭香發第一則留言,你也可以回覆 AI 留言,進一步與它討論。AI...
多巴胺(Dopamine)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負責傳遞興奮和愉悅感。能引起渴望、興奮和希望等情緒,激勵人們追求目標。 上週日感冒了,很久沒有這麼嚴重的大感冒,發燒加喉嚨、頭爆炸痛,連續幾個晚上都沒什麼睡,白天完全沒有體力上工,不是在睡覺就是在發呆放空,受不了最後還是看了醫生吃了藥,每天等著症狀好轉。 到了週三稍微有點精神可以看書,看完「流言終結者」主持人亞當的書「創客精神」後一整個被激勵,很想要來動手做些什麼,於是拿出筆記本把一些點子畫下來,我想到可以做一個平台來搜集大家使用 Vibe Coding 開發出來的作品: 由於還沒有體力坐在電腦前工作,我就想說用平板先來做個雛形看看,付費解鎖了 Claude,也試了 Replit、Firebase Studio 來玩看看,很快的就有網站原型,再從這個原型去發想更多的功能細節。 第一次的衝擊 隔天因為需要回一些工作的訊息就開了電腦,想説回完後就關機繼續休息,結果想說把昨天弄的原型用 Cursor 來重做一次,能夠直接自己修改程式碼還是比較安心,但我忽然靈光一閃,我不是想要讓自己投入到 Vibe Coding...
原本努力了一個半月的新產品眼看就要正式釋出了,但在請了幾位客戶幫忙測試後,毅然決然暫停開發,主因是新產品有一些致命且短期無法解決的問題,再加上收入模式不明確,繼續開發下去會把自己推入險境中。 反而是請客戶試用的過程中,收到不少新功能的建議,考量到要顧好既有客戶以及營收狀況,還是決定先以既有產品的擴充功能為主,把營收站穩後再來另開戰場。 工作佔比 五月份總工作時數為 66.98 小時,比四月增加了 1.34 小時。各類工作佔比如下: 行銷:14% 產品更新:38% 產品研發:48% 這個月從下半月開始,全面採用 Vibe Coding 模式開發,在離開電腦前下好指令,回來後再驗收成果,一開始覺得很爽快,有一種人不在電腦前還是有進度的錯覺,尤其是在寫新外掛的雛形時很快就能獲得一些成果。 但如果寫流程比較多的功能,在驗收時就會開始感受到混亂,像是引用錯參考資料或是沒有遵循設計模式,一個檔案超過 500 行是家常便飯,事後反而要花時間在釐清甚至重新整理它的寫法,這部分我覺得應該可以透過提示詞來慢慢跟它磨合,就像以前跟朋友一起合作開發一樣,需要把相關的事項溝通清楚。 行銷 內容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