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常用 AI 產生程式碼,結果一堆程式自己都看不懂,只有錯誤發生時才會回頭研究到底寫了什麼。想說乾脆寫篇文章記錄一下,當作學習筆記。本篇主題是 OpenAI API 與 WordPress 的整合,讓 AI 能直接操作 WordPress。 初探工具請求(Function calling)像 GPT 這類自然語言模型是靠訓練資料回應問題,但資料若過時,或想取得即時資訊,模型本身無法處理。這時可以透過「工具請求(Function calling)」來解決。 原理是:先告訴 AI 有哪些工具可用,當對話中出現相關需求,AI 就能自動判斷是否要使用某個工具。這些工具可以是 WordPress 的函式(如 WP_Query 查文章),也可以是外部 API(例如 Google 搜尋),執行後把結果再交給 AI 處理並產出回應,自然語言化地回答使用者。 適用場景1. 整合客服機器人如果你想設計聊天介面給其他人使用,像是客服機器人外掛,就很適合採用這個技術來取得網站內的資訊,像是讓客人查詢商品、訂單相關資訊、搜尋產品使用說明文件,或是讓管理員查詢營業額、網站瀏覽數據。 近期在開發的網站助理就是使用這個技術來讓管理者查詢訂單資料: https://oberonlai.blog/dwp-site-assist/ 2. 整合 LINE 聊天機器人只要透過 Messaging API 的 webhook 呼叫指定的 API,再讓這個 API 去執行 OpenAI 的工具請求,就能把執行結果回傳到 LINE 裡面,這樣就能讓有加入官方帳號或是群組裡的好友直接使用你提供的工具。 例如查星座運勢、摘要表單內容、根據提交資料自動整理資訊等,都能透過工具組合不同資料來源,提供有脈絡的回答。像是萬一有客人問 A 產品的相關資訊,除了先讀取產品描述外,還能讀取近期的訂單資料、產品評價、相關問題,最後整理成有脈絡的回應給客戶: 「您詢問的 A 產品功能包含 XXX,最近有 X 位客人選購,其中 Y 留下好評,對於 XXX 特別讚譽,解決了原本的 X 問題。」 設定工具時需要以下要素:
 AI 使用流程:
 這邊以 OpenAI API 為範例,設計一個根據文章 ID 來取得文章內容的工具。在設計上我們先處理工具的回應結果,這邊用 get_post_content_by_id 來取得文章內容,這個函式帶有一個參數也就是文章 ID: 
 接下來定義工具的清單,需要包含上述提及的幾個基本要素: 
 不管是工具描述還是屬性描述,記得要寫清楚,因為這是 AI 判斷呼叫工具的依據,然後工具名稱要跟上一步驟定義的函式名稱一樣,AI 才知道要呼叫誰,工具屬性 post_id 以及函式參數 $post_id 的也是要相同。 準備好工具後就可以開始請求 API 進行聊天: 
 在 body 的地方傳入 $functions 就代表這次的對話有提供我們的工具,回應的結果如果帶有 tool_calls 的話,就代表使用者的提問有觸發到我們的工具,接下來我們需要拆解 AI 從使用者提問中拿到的工具名稱以及屬性: 
 判斷 $function_name 是 get_post_content_by_id 的話,就執行我們的函式取得工具執行的結果,這邊要注意的是回應給 AI 的結果有固定結構化格式,要依照每一家模型的規定組成要求的格式: 
 然後連同工具執行結果再一次請求 API 來取得實際的回應內容,在第一次請求回傳的 tool_call 也要一併放在 message 中進行呼叫,才會讓 AI 知道第二次的請求是執行工具的結果,不然它會看成是一段新的對話請求: 
 注意事項以上的基本架構就能完成最簡單的工具使用,可以進一步擴展並整合更多的工具。在使用多個工具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回傳多個 $tool_call 陣列,因此要記得處理多筆資料的情境,另外如果你有實作對話紀錄讓 AI 可以根據上下文進行回答的話,記得要在提示詞裡面指定優先使用工具來取得資訊,不然不會觸發到工具的使用。 我用的提示詞如下: 
 另外有一些動態的資訊想要讓 AI 知道的話,也可以在提示詞裡面用變數的方式加入,我卡最久的是讓 AI 取得今天日期。由於要查詢報表需要有日期區間,每次問結果都錯誤,後來才發現它根本不知道今天是幾號就胡亂回答一通。 另外還有時區的問題,因此我先把這些資訊用 PHP 拿到後再放到提示詞裡面,確保它能正確理解這些背景知識: 
 結語AI 實在太方便,連範例程式碼都可以不用自己寫。這篇記錄也讓我回頭終於看懂之前 Cursor 產的程式碼到底在幹嘛 XD 果然寫文章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我們下週見~ 參考資料 | 
OrderChatz 全新推播功能公開封測中!現在加入 LINE 官方帳號 @dwpev 輸入「真買家」,就會收到外掛下載連結以及免費的封測序號,讓你親身體驗分眾行銷的強大威力! 在廣告成效越來越差的情況下,再行銷是所有電商業主的必修課題,尤其是如何篩選出正確的 LINE 好友進而投放正確的行銷資訊更是一門大學問,常使用 LINE 官方帳號進行再行銷的你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 人力成本與工作量爆表:人工逐筆查訂單、比對商品並貼標,遇到一位好友多張訂單就會產生大量重複作業,整體工時與人事成本快速攀升。 標籤維護難度高、錯誤率大:退款、追加購買或不同客服的命名習慣會讓標籤狀態不一致,導致分眾邏輯失準、名單品質下降。 推播額度與行銷成本浪費:把訊息傳給不相關或已流失的好友會降低開信/點擊率,浪費 LINE 發送額度與廣告預算,讓 ROI 看不清楚。 時效性不足、錯失最佳接觸時機:人工貼標與核查耗時,導致無法在限時促銷或新品上市的黃金時段快速觸達目標客群。 測量與優化受限:錯誤或雜亂的分眾會讓 A/B 測試與成效分析失真,行銷團隊難以找出真正有效的訊息與受眾組合。...
在使用 LINE 作為客服工具時,常遇到一個棘手問題:顧客在 LINE 上詢問「我的訂單什麼時候到?」但打開 LINE 官方帳號後台,看到的只是陌生的使用者名稱,完全無法得知對方是誰、買了什麼、訂單狀態如何。 由於 LINE 後台看不到好友的電子郵件,而 LINE 顯示名稱又常與顧客下單時填寫的姓名不一致,只能先向顧客詢問購買時使用的電子郵件。若顧客記錯或忘記,再加上同一電子郵件可能有多筆訂單,還得進一步詢問訂單編號或購買日期。 因此,一位顧客詢問訂單資訊的客服流程,通常需要經過以下步驟: 詢問顧客電子郵件 詢問訂單編號或購買日期 登入 WooCommerce 後台 在訂單列表中使用電子郵件搜尋訂單 確認所屬訂單並記下相關資訊 回到 LINE 聊天介面回覆顧客 假設顧客即時回覆且訂單搜尋一次就成功,每個步驟約花 30 秒,整個流程至少要 3 分鐘。若同時有 10 位顧客詢問,就需耗時 30 分鐘,這還不包含等待回覆、網站後台讀取速度,以及在不同平台之間切換的時間。難道沒有更便利的方法嗎? OrderChatz - WooCommerce LINE 客服外掛 OrderChatz...
三個月前,我曾寫過一篇關於 AI 開發工作流程的文章。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因為 AI 技術的快速進展,我的工作流程又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這篇文章紀錄了這段期間的變化,並分享針對不同開發情境可採用的方法。 根據我自己的實務經驗與今年的開發心得,我將 AI 協助開發的方式分成四種: Tab Auto Completion(自動補齊) Chat Coding(聊天開發) Vibe Coding(直覺開發) Spec Coding(規格開發) 這四種方法沒有絕對的優劣,差別主要在於使用情境、開發者的技術程度,以及對 AI 成本的控管。以下分別說明適用場景、對象、成本與工具選擇。 1. 自動補齊 適用對象:會去 Google 找語法複製貼上,且對語法具有基礎認識者 適用場景:一個或是數個函式能完成的功能 花費成本:0 元 工具選擇:VSCode + GitHub Copilot 自動補齊是最簡單的方式。在編輯器中輸入註解或函式名稱後,AI 會根據提示自動產生程式碼建議,按下 Tab 就能直接完成程式碼。這對於經常撰寫小功能或快速測試語法的人非常實用。 例如在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