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近幾個月來身邊出現越來越多關於區塊鏈、加密貨幣以及 NFT 的相關資訊與新聞?尤其是前陣子的 NFT 熱潮,我每次只要打開臉書就會看到某某 NFT 又創下天價,然後一堆留言準備揪團搶盲盒,因為出現的頻率實在是太頻繁了,讓本來對於把這些行為視為投機炒作的我,不得不停下腳步來研究這件事背後所代表的意義,結果不研究還好,一研究下去才發現這是會影響這個世代整個網路甚至是社會發展的重大突破。
放下成見後,開始學習著建立錢包、申請交易所、做不完的 KYC(一種避免洗錢的實名制)、每天沒事看個盤、認識永遠認識不完的新加密貨幣背後是幹嘛用的,更不用說一堆新冒出來的 Defi 商品、DAO 治理、NFT,以及最近越來越火熱的區塊鏈遊戲,這一切在 Facebook 改名為 Meta 達到了社群討論的高峰,也在這時候,我發現自己開始有錯失恐懼症 ( FOMO )。
自從完成數位斷捨離後,我的 iPhone 刪了一堆 App,長期以來維持如下圖一頁的主畫面是我讓自己不再陷入數位焦慮的原則。
![]() |
但想不到在這波區塊鏈的熱潮當中我破了戒,手機裡裝了一堆交易所的 App,以及許多追蹤幣價的軟體,特別是過往被我視為大忌的通知,因為要即時獲得進場目標價的提醒而開啟,另一方面,又很怕錯過社群裡面在討論的新東西,我手機又裝回了 LINE,這次還多了 Discord 以及 Telegram,加了一堆群組每天的未讀訊息永遠都停留在 999+,但當看到某某人又領到了某個項目鉅額的空投,就覺得可惡沒跟到,於是又再更緊盯社群裡面的各種小道消息。
但自以為會買到某個爆漲的幣或是搶到某個可以賣翻天的 NFT 就此退休的幻想從來沒發生在我身上,這一切的狂熱直到看了「金錢心理學」這本書之後,我才驚覺原來這就是錯失恐懼症,於是我又再次的把手機進行斷捨離了一番,並且重新檢視哪些事是自己純粹為了投機而產生的行為,哪些才是真的為未來的計畫而進行的投資。
思考過後我目前採取的策略如下:
1.大資金放穩定幣定存
相較於銀行定存利率,利用穩定幣來賺取較高的利息我覺得是目前最穩的投資方式,當然加密貨幣交易所被攻擊或是跑路的風險都有,所以我還是不敢放太大的部位在這些地方。一般來說,目前大型的交易所都有提供 5%~10% 的利息,跟銀行的比起來算是好上非常多,如果是需要保本的資金我都會買穩定幣放著。
2.中資金做量化交易
加密貨幣的市場波動還是很吸引我去做短線的操作,但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只要一買入就跌、一賣出就漲的衰運,才發現到原來有量化交易機器人可以自動買進賣出,試著買了一些結果還不錯,而且這種方式很適合我,雖然我每天是有時間可以看盤進行操作,但為了避免自己的焦慮,這事還是交給機器人比較好睡。
我現在都買主力幣做量化交易,像是 BTC 與 ETH,但這種量化交易聽說要漲跌幅度很大才比較有利潤,隨著主力幣慢慢進入大眾的視野,未來要能夠靠短線進出賺取超額利潤的難度應該會越來越高。
3.小資金買潛力幣
每個月我會撥點預算或是用量化交易產生的的利息去購入我有研究過並且覺得有潛力的小幣,現在每天都會有成千上百個新幣被鑄出來,九成以上都是看不懂在幹嘛的幣,要研究的話我會挑交易量前 100 大的幣來研究,光是每天看一個就能看三個月了。
某些幣現在看起來雖然不起眼,但只要看它的網站介紹就能知道有沒有搞頭,要有搞頭的話還需要哪些先決條件,然後再去研究這些先決條件目前有哪些已實現與未實現,有沒有企業或組織在致力於實現這些先決條件。
最後每個禮拜我會檢視一次手上的投資項目,用記帳軟體紀錄每週的收益變化,然後去調整配置,像曾經有一週發現到量化交易利息賺了一千多塊,然後我就把某些小幣賣掉再去多買,結果下一週立刻全部賠回去XDD
總之我現在還是超嫩的加密貨幣菜雞,尤其 DeFi 的玩法更是多元,只能從零開始學習了,但現在學習資源爆多,很容易就陷入資訊恐慌,所以我自己還是比較習慣找有一套主要脈絡的學習資源,然後再去尋找延伸資源。
我最近是看口袋財經的「加密貨幣入場手冊」,覺得整理的非常清楚而且有最重要的防詐騙教學,如果想開始了解加密貨幣的投資理財面很推薦這本。
當然身為一位開發者,無法忽視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創新,常常在研究的過程之中發現到很多新的技術,以及這些技術要用來解決哪些問題,研究到後來發現重點都不是在幣價上,而是一種可以改變世界運作的方式,這一點是我覺得研究區塊鏈最有趣的地方。
就像前陣子看到 .eth 網域空投沒跟到,想要跟進的時候被以太坊的手續費嚇到,大概比一般網址貴上好幾倍,後來查到還有 .sol 可以買,在買的過程之中覺得麻煩到有趣XD。因為 .sol 的服務並非架構在常見的以太鏈上,因此要去申請不同的錢包,買它專屬的幣,然後這個服務又要用他們自己的幣才能買,好不容易換到錢後又不是立刻可以買下,還要等待兩天多的競標過程才能確保獲得該網址,最後花了台幣兩千多塊買到,這是我買過最貴的網址無誤。
![]() |
很神奇的是當得標之後你還可以設定該網址的容量,從 1kb ~ 10kb 之間選擇,會根據選擇容量的不同再酌收手續費,這對於每個月都在買「傳統」網址的我來說,完全是無法想像的事情,再深入研究又會發現這種機制背後的原因,於是就會有許多跟自己以往認知互相衝突牴觸的地方。
在這個月的研究之中,我最有興趣的技術就是存放 NFT 檔案的空間,也就是號稱要取代 HTTP 的 IPFS ( 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 ) 協定。NFT 是以太坊上面的一種智慧合約,這個合約會綁定一個獨一無二的權杖,由於 NFT 大部分都是一張圖檔,我一開始以為要先把圖檔編碼後餵給智慧合約產出權杖後再放上區塊鏈,但大部分的作法都是在合約裡面有ㄧ個網址,而這個網址會連到某個中心化的網站來顯示圖片。
所以假設哪天這個中心化存放 NFT 圖片的網站掛掉了,除非手邊有備份,不然買這個 NFT 的人就再也無法瀏覽這張圖片了,這有違區塊鏈的分散式精神,因此就有組織開始把 IPFS 引入,為的就是解決這個問題。
我跟友人解釋 IPFS 的說法就是想成它是抓片子的 BT ( BitTorrent ),每個人的電腦都可以成為節點來存放檔案的一小部分,然後當有人需要下載這個檔案時,再重新把檔案組合起來,這樣只要節點不消失,透過 IPFS 上傳的檔案就永遠存在,這看似完美解決了 NFT 的檔案儲存問題,只要把上傳後取得的位置一併寫入區塊鏈就可以永久保存。
但有抓過 BT 的你就知道(應該知道吧XD),當沒人提供種子的時候這載點就廢了,IPFS 也會有一樣的狀況,因此團隊想出用加密貨幣的挖礦機制來讓礦工願意提供長期且穩定儲的存設備,而這個幣就叫做 Filecoin。
IPFS 不是區塊鏈,它是一種分散式儲存的協定,Filecoin 是區塊鏈,它是一個加密貨幣,而這個貨幣會獎勵負責存放檔案的礦工,以及提供檢索的礦工,也就是說你想挖 Filecoin 可以用硬碟挖也可以用網路頻寬來挖,這讓我對於 IPFS 的應用有無限的想像,也因此買了一些 Filecoin 擺著XD
從他們的官方頁面可以找到許多使用該技術並且已經很成熟的服務,像是 Fleek ,它可以將靜態網站透過 IPFS 自動部署到節點上,這代表你的網站永遠不會掛掉啦XD,還有專門做儲存服務的 Pinata、分散式版本的 Youtube - Dtube 、看廣告可以賺 BAT 幣的 Brave 瀏覽器等等一堆模式非常創新的服務,這些應用讓我逐漸可以想像出這個技術該怎麼應用。
前言寫了兩千字終於要寫主題了XD
對於從 WordPress 來認識開發技術的我來說,直接實作 WordPress 外掛是最好的學習方式。IPFS 的應用我直接聯想到客戶最頭痛的圖床問題,尤其是擁有大量圖片的網站,如果可以把媒體庫裡面的照片傳上 IPFS 的節點,這可以省下多少的儲存成本。
看到這個切入點後我先研究了需要付費的 Pinata,他們已經把 IPFS 底層都已經整合好了,只要透過他們的 API 就能將圖片上傳並且取得檔案位置,而他們的付費方案是每個月 20 美金提供每月 100GB 的頻寬以及每 GB 0.15 美金的無限空間。
![]() |
我查了 AWS S3 的費用是每 GB 0.023 美金,這樣看起來 IPFS 儲存好像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然後我找到由 IPFS 背後的 Protocol Labs 團隊所提供的 NFT.Storage 存放服務,從頁面中查到的資訊它只有單檔限制 30GB 而沒有存放空間的限制,看起來是 Protocol Labs 為了推廣 IPFS 所提供的誘因,雖然說免費最貴,但如果當作研究有免費的最好XD
NFT.Storage 有提供 PHP SDK,實作成 WordPress 外掛應該不會太困難,目前我已經在著手開發中,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自訂網址,另外上傳後的照片讀取速度我覺得沒有很快,這些可能都是實作中會發現的問題,只好一個一個解了,希望這週末可以生得出來,我們下週五見!
自從 LINE Notify 終止服務後所有站長都在找尋替代方案,如果還是想在 LINE 裡面收到管理員的訂單通知,只能採用與一般顧客相同的方式,也就是申請官方帳號接收通知,雖然一樣有免費額度可以使用,但對於量大的站長來說又是一筆新的支出成本。 如果不想要新增這筆開銷,勢必要尋找其他即時通訊軟體來接收通知,像是採用 Discord 或是 Telegram,如果站長本身就沒有在使用這些軟體需要額外安裝,安裝後還需要申請開發者帳號取得金鑰,而網站這邊也要另外使用外掛或是請工程師進行串接。 難道沒有更方便、更優雅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嗎?不僅可以在桌機上收到通知,同時還能推播到手機甚至是穿戴型裝置上,最重要的是每一則推播不會被收費、也不用擔心原本免費的方案終止服務或是漲價,而這解決方案我們在各大新聞網站都曾見過它,那就是網頁推播通知技術 ( Web Push Notification )。 外掛介紹 DWP 網站助理整合網頁推播通知,可以讓訂閱者在訂單狀態改變時收到推播訊息,支援所有平台,包含 Windows、MacOS、Android 以及 iOS...
這禮拜有幸約到網路創業家蕭上農 Fox 大大進行一對一的創業諮詢面談,從我小時候就是看著他的創業故事長大的,一直有持續在關注他分享的內容,現在自己也走在創業的這條路上,想說何不約一下已經走過這一遭的 Fox,想知道他是怎麼看 WooCommerce 外掛創業的機會。 我們談到三個大主題:OrderNotify 現況分析、創業主題的選擇、AI 浪潮下產品開發的思維。 OrderNotify 現況分析 根據我提供的銷售狀況來看,Fox 覺得這個產品在這些年的業績已經足以代表市場不夠大,目前針對的使用者族群太細了,要有使用 WooCommerce 架站又要有認真經營 LINE 官方帳號的商家數量群體本身就不夠大。 以漏斗的角度來看,這已經是最最下面的底層,業績無法有突破純粹是市場太小,如果是鎖定更大的市場,像是支援 Whatsapp 或是開發 Shopify 的 App 才有足夠大的量能讓個人開發者過活,或是要把眼光放在海外而非僅限於台灣,朝著漏斗的上方移動才行。 我用 Built with 查了一下台灣 WooCommerce 的網站數量是 10,610,以我目前的顧客數量 120...
創業是一場實驗,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的過程非常有趣,雖然免不了許多挫折失敗的時刻,但只要一想到令人興奮的點子又是希望破表。我從這篇文章開始紀錄創業的過程,希望一年後回過頭來看可以回憶起一年前的自己都在想些什麼五四三XD 上一次完全沒有案件收入的狀況要回朔到十幾年前,當時不知道該怎麼找案子,手邊的生活急用金只有兩個月,在時間壓力下只能重回職場先求溫飽。這一次從接案者的身份「離職」,為此我做足了準備,希望在資金燒完前可以找到合適自己的商業模式, 三月份我將心力放在產品的更新與行銷上,做了很多以前沒做過的事,處處充滿了新鮮感,但也因為都沒做過,不曉得哪些有效哪些沒效,所以打算以後在每個月的最後一週寫一篇創業日記,紀錄做對跟做錯了哪些事,算是幫自己回顧這一路上的過程。 第一個月設定的主要目標:行銷,在與 ChatGPT 諮詢過後,它給我的建議是公司產品是有市場的,但因為曝光量不足,所以營收無法提升,要增加曝光度為首要目標。剛好這個月 LINE Notify 停用,就決定以這個切入點來強化產品功能並撰寫行銷內容。 三月份的總工作時數為 41.12 小時,加上客服時間總計約 48...